最近看了一个视频,里面提到:“90 后就像夹心饼干中的夹心,被压得死死的,但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最好吃的一部分”
曾经有个工位在角落的实习生每天总是喜欢望着窗外发呆,经常熬到很晚才独自关灯下班,反正回去也没什么事儿。
其实我知道他不想回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当天的工作没有做完,而是明天的焦虑依旧存在。
在漕河泾开始的不断重复的人生无声的宣告着他正式踏入了社会。
早晚来回的地铁像时钟转动般机械的运行。
不断的回到起点,但已经不是昨天了。
2020 年了,意味着即使是 99 年出生的人也差不多要迈入社会开始实习了。
很多人都是后知后觉,原来长大只需要一瞬间。
至于哪个瞬间?
可能是从不断想从家的牢笼中挣脱到每年额外渴望回家呆的那个春节开始。
也可能是从你的父母开始真的在意你说的话,考虑你的心情,不再对你那么随意的“指手画脚”的时候。
没有人想要不断的经历痛苦。
但成长这件事情好像本就是不断建立在失去、彷徨、迷茫、无助等痛苦之上。
没有人在意 90 后的长大,就像 90 后的成长历程被一段段“更重要”的事情切割。
来不及肆意的玩乐。
来不及彻底的享受。
来不及去真正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好似一切都未准备好便不得不带着未知和迷茫踏入了社会。
已经翻页的过去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
酒杯碰撞传来都是梦碎的声音。
人前一杯酒,各自饮完。
人后一片海,独自上岸。
继续这样迷茫的活着。
不知道那究竟有什么意义,被迫的随波涌动着。
黑压压的一片,浮在水面上的都是肮脏而麻木的灵魂。
怨这世间众生皆孤寂。
羡慕着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的少年。
只因为他们是少年。
社会染去了纯粹,揉碎后混杂着黑暗中的眼泪独自咽下。
过往的一切带来的除却遗憾竟然连记忆都愈发模糊。
人生如逆旅。
可惜长大不是。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可以活的那样简单开心。
现在依旧不明白。
每个夜晚都像是苦情的催化剂,要让你时刻记得不知藏匿在何处的卑微灵魂是多麽渺小而脆弱。
是什么怂恿着很多人从高楼上纵身一跃?
夜晚早已经不再怕黑,却更加不安。
身体的生物钟都好像在与我为敌。
睁眼依然是上班的时间,虽然今天是周末。
强迫自己沉沉睡去。
好久没有睡到中午十二点了,只觉得是在为身体弥补着些什么。
总是容易将心境沉浸在音乐里。
像个卧床病人一样不断的从耳朵向身体里注入着解药。
试图通过那几个简单音符治好自己严重瘫痪的灵魂。
可能 90 后最擅长的事就是让人觉得失望。
身上缺少了太多妥协,却有着令人无奈的任性。
都 2020 年了,好像所有人都觉得 90 后都是早已成熟而有能力的人了。
在这个拥挤而素食的时代没有人在意他们怎么成熟。
少年会穿上西装装成大人模样。
大人也会不经意流露孩子气。
原来世间的所有人都在假装。
长大也是。
不过这一切其实都谈不上严重,更多的只是在伤春悲秋自怨自艾好了。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切,可能只是方式和过程不同。